Karuto's

Ego is the enemy.

毁掉了星战新三部曲的,是我们粉丝:《星球大战 9:天行者崛起》

所有人都在批评情节:哪个人物太突兀,哪段结局不完美,哪件麦高芬更魔幻……我想讨论的,是更本质的一个问题——毁掉了星战重启三部曲的,是我们粉丝。

如今回望,这个三部曲简直是一场粉圈里的社会学实验。古往今来,从没哪个现象级 IP,会和今天的星战一样,被它的粉丝舆论绑架到这种程度。而又能怪谁呢?正是这个新三部曲,让星战的粉丝群体激化得如此水火不容,棋错一招,全盘皆输。这么一想,没有冒险精神的迪士尼接手这盘棋,一塌糊涂是必然的结局。因为当棋盘充满着火药味时,早已连平庸都容不下了。

曾经开创了粉圈文化的元祖级 IP,后来是如何被粉圈内部的分裂而搅得一败涂地的——对于我们普通创作者来说,这才是星战用砸掉的招牌和血泪换来的最大警示。

《原力觉醒》:没有余地的重启

1977 年,《星球大战》初作登场后,留下了两件遗产:第一是开启了好莱坞电影的大制作爆款套路。第二是催生了追捧作品的粉丝文化(fandom)。自八十年代起,即使星战多年未曾有新电影上映,它的粉丝社群依然能一边津津乐道、一边翘首以待,这说是当今饭圈的原型也不为过。

当然了,今天我们可以马后炮地总结说,星战粉丝分两拨:第一拨是守旧派。他们想看的是「what」,希望星战在既有框架里继续提供粉丝向服务:光剑、绝地、西斯、歼星舰这些熟悉的配方,多多益善。第二拨则是革新派。他们受够了星战老一套的大场面、宿命论、家族撕逼,更在乎「why」:希望这个僵硬(campy)的太空歌剧能在新时代中找到新的使命与寓意。

在这两派中,第一拨粉丝由于门槛低、人数多,一直是粉圈的代表、应援星战的主力。而第二拨革新派粉丝,在第 7 部电影《原力觉醒》、甚至第 8 部《最后的绝地武士》上映之前,我们——包括星战的主创团队在内——很可能是没意识到他们存在的。

那么,第一个问题来了:如果让你当主创,在 2015 年接手星战重启这个项目,你会怎么做呢?要知道,当时的背景几乎没有给你任何发挥的余地。你需要至少向三个甲方交一份合格的答卷:第一方,是迪士尼。这个刚花大血本完成收购的新东家,希望能在稳扎稳打的前提下,证明星战 IP 的盈利前景。第二方,是曾被前传三部曲的粗糙演出留下心理阴影的老粉,他们盼望着原汁原味的回归。第三方则是新粉,他们希望剧情能够直白,最好别带太多前作的包袱,方便入坑。

在如此严苛的限制下,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像导演 J.J.Abrams(以下简称 JJ)一样炒冷饭复刻吧,甚至不会比 JJ 发挥得好。他有《迷失》《星际迷航》《科洛佛档案》等 IP 给他背书,真是个太适合铺陈线索、拉人入坑、开辟世界观的爆款导演了。

在此不得不提到 JJ 最著名的一个创作理念,「谜题箱(mystery box)」。意思就是,他认为剧本中最诱人的是「谜题」。谜题牵引着观众情绪,其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过瘾,至于谜底是什么,甚至要不要去解谜,反而是次要的。

JJ 和他的谜题箱。

JJ 也坦言,自己是典型的第一拨——保守派星战粉丝。在他看来,星战原作最吸引他的就是一个个谜题(mythos):从《新希望》的开场起,他就认定了去追心目中的一系列谜题和套路:莱娅公主是谁?欧比旺是谁?达斯维达到底是什么身份、如此强大?因此他是一个优秀的挖坑人,看看他之前的电影就知道了,成名的原因,无一不是将谜题箱这个概念发挥到极致。

但相比之下,JJ 最不擅长的,就是填坑。

《原力觉醒》复刻着老星战的娴熟套路,像过山车一样看得过瘾,但问题是除了介绍新三人组以外,角色们没什么发展成长,底下更没啥故事的核心可言。

从情节上看,《原力觉醒》讲的是一个寻人的故事,所有的戏剧冲突都从退休的卢克留下的那张寻宝图爆发。一切都是为了找到卢克。波·达默龙在片头因为找地图被抓,随后 BB-8 抱着地图找到蕾伊。蕾伊和芬恩碰面决定完成送地图的使命,跑到酒馆追线索,最后机缘巧合靠基地里的 R2-D2 补全地图,找到卢克。

自电影最初,我们被告知卢克有拯救这个世界的至关重要的答案,心被悬着一路往前走,寻人这条故事主线也不过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。可是等我们真正克服万难找到了他,然后呢?影片竟然就在此结束了。

至于第一秩序是谁啦,他们是否要用死星朝共和国开炮啦,千年隼飞船是否正巧就被扔在蕾伊星球的垃圾场里啦,这些本质上都是和寻人这条主线平行的元素,发生与否都对故事本身无关紧要,只是服务老粉的套路而已。

名声响彻全宇宙的英雄旗舰千年隼号,正好就停在主角星球的垃圾堆里,好巧哦。

频频出题而不解题,这是 JJ 的拿手好戏,也导致了《原力觉醒》观感上更像是一部爽片预告。

这埋下了两个隐患。第一个隐患是结构上的:它使三部曲变得头轻脚重,三人份的故事要在后面两部电影中讲完。第二是内容定位上的:它的肤浅和谄媚,令粉丝们对续作产生了这样的心理预期:拳拳到肉的「正片」下集就要开始了,但我们还是能保持原汁原味的星战味儿的,对吧?

《最后的绝地武士》:星战此时最需要的灵魂拷问

如果说第 7 部电影《原力觉醒》是迫不得已的保守的话,那么续作《最后的绝地武士》便是一招大胆的博弈。这一次导演请来了 Rian Johnson(以下简称 RJ),按卢卡斯影业制片人 Kathleen Kennedy 的话说,之所以交给 RJ,是因为他能在调动感官和挑战剧情上双管齐下,特殊技是「make big small and make small big」。

与 JJ 截然不同,RJ 对于星战,是典型的第二拨粉丝态度。放眼他之前的作品,他拿手的是对传统类型电影框架的调侃与解构,直面本质、刨根问底。他是一个如此喜欢并擅长解题的「破壁人」,按理说无人比他更适合来继承「面壁者」JJ 的衣钵了,除了一点——他想解的问题,根本就不是 JJ 出的那些。

事实上,两位导演的剧情侧重点几乎没有任何重合。JJ 在《原力觉醒》中埋的几个最大的谜题箱:蕾伊的父母是谁?斯努克究竟何人?卢克要怎么陪练升级、拯救世界?RJ 对此的态度分别是:「Nobody」、「Nobody」、「Who cares?」。他甚至颠覆了绝地和西斯的关系。

没错,就算你讨厌《最后的绝地武士》,也不得不承认的是,与前作的苟且和拘谨不同,它充满了实打实的、讲故事的勇气。它试着将星战的核心理念——「原力、绝地、西斯究竟是什么?」——认真探讨并延展开来,赋予其更符合这个时代的崭新寓意——「绝地和西斯同体。任何人都有操纵原力的潜能。」

这同时,也是对星战这个系列的元评论:入此门者,抛弃一切对过去的成见吧。新时代的星战里,没有战无不胜的侠义精神,英雄会堕落,主角会败退,你期待的光剑对决和血统论都不存在。如果真爱星战,你应该接受它的与时俱进。

「Let the past die. Kill it if you have to.」

至此已经不难理解,为什么《最后的绝地武士》的创作过程,是和星战粉圈的生态立场紧密捆绑着的了。

RJ 和星战粉圈撕逼的年度大戏,吃瓜群众纷纷表示比正片好看。

从制作阶段起,代表着革新派的 RJ,就不避讳坦言自己将大刀阔斧改星战的想法,保守派的粉丝一听疯了,觉得这人等于是要抄了咱们老家,于是开始漫山遍野地刷负面反馈。偏偏 RJ 从不是认怂的类型,粉圈内部的网架愈演愈烈,RJ 甚至公开对考据党们宣战:「你的斯努克考据逊爆了(Your Snoke Theory Sucks)」,然后跟 JJ 放话说「我把斯努克这条线掐掉了哦,帮了你大忙了对不对,兄弟别客气啊」,逼得 JJ 也不得不出来替他圆场,说自己其实从来没有考虑过第 7 部往后的故事大纲,粉丝们一听,吵得更厉害。

《最后的绝地武士》之于星战粉圈,就像 2016 年总统大选之于美国政界,都是黑天鹅现象——始料未及、影响深远。它不仅坐实了两拨粉丝之间隔阂的客观存在,还加剧了这种分歧。

如果说 2016 年大选教会了我什么事情的话,那便是:在这个同温层效应遍地的社交媒体时代,一但某个社群内部产生分歧了,那么这个社群就无法再容纳中间值了。平庸将再得不到任何人的原谅。只有极端才能生存。

而根据另一条互联网定律,当正负两极同时存在时,声音最响的永远是反对派。《最后的绝地武士》是专业影人和粉丝评分差距最大的一部星战电影,这些声音无疑是传到了迪士尼高层的耳里。

——当然了,电影确实有一些低级的剧本问题:例如神风战舰、飞天莱娅、包括赌场支线在内的芬恩的整个角色发展等。这些把柄都加剧了粉丝对它的批判,但我认为不是本质原因。本质还是在于,当占主流话语权的保守派粉丝,发现电影走向和他们心中旧星战的传统框架不合时,《最后的绝地武士》就看似被「全网的星战粉」判了死刑。

话已至此,这便是我给你的第二个提问了:如果此时你还是系列主创的话,三部曲的结尾你会怎么拍?是得罪大半粉丝,但坚守自己的艺术方向,试图痛苦中转型?还是回到舒适区去,即使你知道这样两边都不讨好(但迪士尼知道么)?

至于迪士尼会怎么做,你已经知道答案了。

《天行者崛起》:星战的慰藉食物

《天行者崛起》是星战的慰藉食物。在第 8 部电影勇敢踏出了一步,然后招惹了粉圈攻击后,迪士尼往后缩回了三步。他们像是道歉似的请回了 JJ,又祭出了一曲粉丝盛宴。只是这一次谄媚的,不仅是《新希望》,连前传三部曲都没有放过。

这让我伤心,却不让我意外。

《天行者崛起》给我最强烈的感受是,这剧本好像是倒着写的。感觉是在整个故事脉络成型之前,JJ 团队首先敲定的是第三幕的结局大场面:上空是遮天蔽日的歼星舰阵列,下面是画风酷炫的西斯国会厅,大反派先是留了一手,逼着主角目睹战友螳臂当车,然后危急关头援军赶到,主角感动,小宇宙爆发,邪不胜正。这个场景简直不要太完美:这几乎是像吃自助餐似的,把《绝地武士归来》和《西斯的复仇》中最经典的桥段排列组合、挑了个遍,准包粉丝满意。

《西斯的复仇》中的议院场景。好熟哦!不准抄袭哦!

但是这个最终幕之前的故事怎么来呢?主角和反派之间为啥非打不可?主角要怎么去反派老家呢?援军又要怎么赶到呢?哎呀,反派又没光剑,总得排上几场光剑大战吧!新星球必须引入几个。顺便还得给另外两个主角波和芬恩各安排一个 CP,让他们有点事做……

《天行者崛起》的故事,感觉就是这么被倒着编出来的。否则,我真的无法解释前半剧情一直追着两个魔幻麦高芬——西斯匕首和导航仪——赶去投胎似的突飞猛进;以及中间莫名其妙的一些安排,比如凯洛伦面对蕾伊好几次,明明矛盾可以现场沟通解决,但故意要打,打还拖着,不分胜负。这种模式,我决定命名为「媚宅型编剧」,Fanservice-oriented screenwriting。

这真是太可惜了,因为《最后的绝地武士》里铺的几条剧情线都没有继续描写,而相比其他所有自顾自炸完死星擦擦屁股就走人的同门电影,《最后的绝地武士》给续作做的铺垫实在是太厚道了。

在这里,我举三个《天行者崛起》中典型的剧情浪费例子,让你跟我一起不开心一下:

首先被浪费掉的是凯洛伦。凯洛伦是《最后的绝地武士》花了最大笔墨去描写的角色,也是电影探讨的主题「失败」的代表人物:我们得知了他的过去(在卢克门下修行失败)、现在(在斯诺克门下修行失败、试图与蕾伊达成和解失败)和未来(再次挑战卢克失败):最终,游走在身份认同危机边缘的「灰武士」,决意彻底抛弃天行者的荣耀与血统,变成了不只是黑武士,同时也是第一秩序的最高元首,完成了这个角色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深化与转变。

结果到了《天行者崛起》中,凯洛伦不仅回到了和蕾伊皇廷决裂前的卿卿我我状态,第一秩序最高元首这个新身份也是被秀完即弃,导致最后的倒戈来得匆忙且迷惑,让人感觉廉价, not deserved,not earned。

其次被浪费的支线,是原力的民主化。这是《最后的绝地武士》中对星战理论增补最大的地方:原力不仅人人皆可操纵,更是宇宙中维系平衡的洪荒之力,蕾伊之所以平民出身也能匹敌凯洛伦,是因为「有影即有光」的「原力能量守恒」。RJ 生怕观众看不懂,借尤达幻影再补一句说,绝地秩序这个概念已经过时了。然后彩蛋里,给出了代表着未来一代的原力小孩扫地僧。而《天行者崛起》毫不犹豫地将此抛弃,回到了血统论中:绕来绕去,还是天行者家族的内部纠葛。

对不起小朋友,你还是继续扫地吧。

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被浪费的剧情点,便是反抗军的未来去向。在《最后的绝地武士》末尾,RJ 为下部电影铺垫了一个完美的舞台:在茫茫盐海的绝境之中,卢克真的化作了一个传奇(Legend)。他不动兵刃,仅靠原力的信念,只身扛下整个第一秩序的炮火。牺牲小我成全大我,这是比抽出光剑正面刚更高洁的绝地精神,原力的勇气将响彻宇宙。波和莱娅都默祷着,「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……第一秩序,终被燃尽」。

我原以为续作描写的,必将是这个燎原的过程:残存的反抗军辗转于不同星系中,集结同伴——这样至少波和芬恩都会有很多事做——途中,蕾伊甚至会找到许多能用原力的敏感者,最终组合起新时代的绝地秩序。

试想一下吧,星战前传花了三部电影,描述了一个逐渐对民主失去兴趣,转而最终支持皇帝暴政的银河共和国。那么作为整个系列的收尾,难道不是应该展示这个银河系的人民,如何对反抗军的正义和勇气从漠视转为支持,最终将皇帝的政治遗产白色恐怖一扫而空吗?这难道不是比打败帕尔帕廷皇帝本人的僵尸肉体,来得更有意义得多吗?

当然了,在我所设想的这个故事里,容不下血统论,容不下各种粉丝向剧情照搬,更容不下 JJ 最喜欢的谜题箱。对 JJ 来说,谜题箱的存在本身就是回报,他注定没法将这样的故事讲好。所以,我在瞎说些什么呢。

于是在《天行者崛起》结束后,这个遥远银河系的世界观依然局促而模糊。第一秩序怎样了?反抗军还存在吗?一直没存在感的共和国呢?新三部曲盖棺后给我的感觉,就是那么五六个亲戚翻来覆去撕逼的故事——曾经激发了一代人想象力的星战,从未这么小家子气过。

《原力觉醒》中被死星一枪打爆的三个星球,包括银河共和国首都。Who gives a shit?

星战还有出路吗?

星战的重启三部曲,坐拥好莱坞顶配的资源,近乎无限的人力物力,如此好牌还是打烂。到底哪里出错了,我们来总结一下。

第一个错误,是在《原力觉醒》时请了 JJ。JJ 的问题不在于才华不够,而是他是一个观众意识极强(读作:服务观众爽点)的保守派星战迷。这两个特性叠加在一起,结果就是卖情怀。这意味着新三部曲从一开始,主创就在粉圈内部谄媚站队,并且直接将续作卡在了尴尬的二选一上:继续炒冷饭,或者得罪人。

第二个错误在于中途换人。很多人说,如果这个三部曲全权交给 JJ 来导,或者 RJ 来导,结果都会比现在要好。我同意。《最后的绝地武士》虽然勇敢,但这样半途 180 度调转创作方向,被粉圈视为背叛行为、导致舆论翻车,迫使迪士尼进入公关模式,最终酿成第三部的大祸。

那么,以星战为戒,今后像这样有深厚粉圈历史的巨型 IP,该怎么操作才好呢?

答案很简单,其实有两条路可选,并且同行已经佐证了成功。

第一条路是保守派模式,最明显的案例是漫威电影宇宙(MCU)。这条路线的成功前提是需要一个 Kevin Feige 式的幕后主脑担当制作人。这位主脑需要对整个系列有个明确的指导性大纲,具体到每部电影的风格可以自由发挥,但必须确保宏观故事的走向是稳的,在统一协调的既定框架内创作。

第二条路是革新派模式,案例有《异形》和《007》。这条路线的核心方案是完全无视粉圈舆论,从一开始就不要去刻意讨好老粉,讲你想讲的故事,每集换导演也可以,但求百分百发挥作者性。革新派路线当然更具风险,可能会翻车,但至少对创作者来说,这个过程是诚实的。

无论如何,迪士尼不会放过这颗摇钱树,星战的故事当然还会继续下去。只是,托了这新三部曲的福,我对天行者家族已经彻底失去兴趣了。未来星战的编剧们,请你们放过天行者吧,再这样下去,塔图因就要变成兵马俑了。

本文也同时发在了豆瓣影评区

留下评论